成都市

成都市重点:都江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昭觉寺春熙路电子科技大学东安湖体育公园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

成都是“中国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一座有三千年左右的建城史、近一百五十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一、路线规划

(一)文化成都–三星堆博物馆、都江堰望江楼公园、四川大学四川博物院青羊宫文殊院昭觉寺

(二)吃在成都–麻婆豆腐、五香卤排骨、双流兔头 夫妻肺片、二姐兔丁、传统锅魁、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棒棒鸡、川北凉粉、冷锅串串香、膳斋棒鸡。

(三)玩在成都

1、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嵋山、熊猫基地。

2、杜甫草堂 → 武侯祠 → 锦里

武侯祠 → 锦里:两个景点集中在一起,步行即可。午饭&晚饭成都遍地是小吃,午饭可在杜甫草堂附近解决。晚饭在锦里古街上寻找,闲逛锦里古街,品尝各种美食。住宿此条线路推荐在锦里附近住宿,锦里的夜景也不可错过,游玩结束后也可立即休息。

3、青羊宫 → 文殊院 → 春熙路,白天体会成都的古典气息,领会佛教与道教的传承,晚上感受它的现代元素,在春熙路上品美食、看美女。

4、望江楼公园 → 四川大学 → 宽窄巷子,一早去望江楼坐坐茶馆,体会成都的巴适生活,下午去四川大学游览一番,感受古蜀文明,晚上返回热闹的宽窄巷子。

二、景观介绍

(一)都江堰(一定要看百科的第二个工作原理视频)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其修建理念是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国内无数水利工程无法企及的。

1、修建简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2、修建过程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旅行攻略:

不要跟都江堰、青城山的一日游旅行团,都江堰游览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建议提前住在都江堰,第二天用时一天游览。先参观南桥,再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风景区,游览离堆、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坝、观鱼嘴分水堤、过安澜索桥,隔着岷江内江远观在地震中被损坏后重建的秦堰楼、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都江堰非常美,整个成都只有都江堰的水是碧绿清澈的。

(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1990年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成都动物园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单位。1987年3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破土动工,经过3期工程建设,先后修建了大熊猫兽舍、运动场、饲料室、实验室、兽医院,以及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总面积达3570亩,其中扩建区面积为2535亩。基地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大熊猫产房、熊猫饲养区、科研中心、熊猫医院分布有序,若干处豪华熊猫“别墅”散落于山林之中。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15只,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

开放时间:上午8:00至下午17:30,下午16:30停止入园。门票价格:55元/人。

(三)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望江楼位于成都九眼桥锦江岸边,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 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望江楼公园面积118亩,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因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目前园内的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引进有中国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一带所产稀有竹子。主要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

(四)四川大学

望江楼公园步行5分钟即到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国重点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中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新馆展厅分4层,目前设有考古学陈列馆、石刻艺术陈列馆、民俗学陈列馆、民族学陈列馆、书画艺术厅、古代瓷器厅、古代服饰艺术厅等几个基本展馆,共展出文物近2000件。门票 30元开放时间 9:00-17:00交通 从四川大学东门进(离博物馆最近) 可乘 19路、35路、335路;从四川大学北门进可乘公交76、77、34、55、19路至磨子桥站。

旅行攻略:

望江楼公园晚上关门,建议先游览公园再去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

(五)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

1、宋赵佶《腊梅双禽图》

《腊梅双禽图》纵25.8厘米,横26.1厘米,是北宋赵佶所作的一幅绢本设色花鸟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工整、细致且传神。是传世赵估作品中较为可信的佳作。

2、石犀牛

石犀牛据文献记载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曾建造五头石犀,以镇压水精。文物规格:长3.3米、高1.7米,重约8.5吨,这尊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还需进一步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头石犀与李冰治水是一个体系的,兼具水则和镇水神兽的功能。这尊石犀是迄今为止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形制最大、时间最早的圆雕石刻文物。它也是中国石刻艺术史上最早的圆雕作品。

3、石涧敲冰七弦琴

石涧敲冰七弦琴是唐朝时期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文物规格:长122.7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5.5厘米。石涧敲冰七弦琴是唐朝传世唐琴之珍品。此琴形制浑厚古朴凝重,有典型的唐琴风韵,声音纯正圆润。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唐琴提供了重要史料。

(六)青羊宫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宫内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青羊宫门票10元,17:30关门。

青羊宫附近有著名小吃龙抄手总店,28元套餐有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川北凉粉等小吃,强烈推荐。

(七)文殊院

文殊院是成都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宇,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焚。康熙三十六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墨迹至今仍存院内。其内的文殊阁三楼是上千尊菩萨雕像,且以玄奘火盖骨残片最为珍贵,二楼是藏经阁图书馆,值得一览。

文殊坊是文殊院旁的小吃一条街,味儿正价廉,其中的某些餐馆极受推崇,在陈麻婆川菜馆,我点了麻婆豆腐12元、奶汤面6元。走不远,有一家老妈兔头,兔头、兔腿均是8元,整只兔子58元,极其麻辣味美,至今仍回味起奶汤面的鲜美和兔腿的麻辣味道,强烈推荐。

(八)昭觉寺

1、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三身佛像。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三身佛两旁侍立着阿难、迦叶立像。大殿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外有个著名的所在,叫做“树包碑”。这是棵有着千年树龄的大树,在这大树的里面包有一个石碑。

2、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造型是昭觉寺独有的,属于寺内标志性建筑。圆通宝殿采用外方内圆的造型,塔、殿结合,四角殿顶为重檐歇山式,中心高起,为八角攒尖顶,飞相7层,高24.2米。整体建筑用柱156根,结构精巧别致,殿内供奉高12.2米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坐像。

(九)武侯祠、锦里

武侯祠门票60元。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十)春熙路

春熙路位于成都市中心,是成都最具代表性、最繁华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以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春登台”的典故命名。春熙路于1924年建成,历史悠久,号称百年金街。同成都市的其他商圈相比,春熙路的最大特色在于汇集了众多品牌专卖、中华老字号商场以及各色各样的成都名小吃。

春熙路上有一家四川特产专卖店,推荐购买灯影牛肉、郫县豆瓣酱、鲜花饼、麻辣兔头等当地特产。

(十一)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宽巷子古街市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金河宾馆北面,东接长顺上街,西通西城根街。全长约500米。是一处独具老成都民居特色的文明街。房舍大多建于民国初,少数建于清末,大半是两个天井即前、后两个四合院式的平房。

(十二)天府广场

天府广场,东西宽300米,南北长22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天府广场是成都市的交通枢纽地带,是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

(十三)四川科技馆,2006年11月2日正式开馆,总面积达41961平方米,包括20多个常设展厅(分别为航空航天展区、机械展区、虚拟世界展区、机器人展区、天地万象展区、信息科技展区、生命科学展区、生态与环境展区等)和3个主题展览。

馆内共4层楼,一楼包括航空航天展区、二滩水力发电模型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以及环幕4D影院;二楼包括机械展厅、电与磁展厅、机器人展厅、虚拟世界展厅、时光隧道等;三楼包括声与光展厅、生态与环境展厅、天地万象展厅等;四楼主要是青少年的科技展品,包括青少年科技展厅等;

四川科技馆的展品中,其中很多都是“成都造”科技展品。如来自成飞集团的歼七III型飞机与成都发动机集团的WP—6涡轮喷气发动机、成勘院等的动态仿真水利模型、来自理工大学恐龙模型等。

四川科技馆的开放时间是9:30 — 16:30,周一闭馆,门票30元。

(十四)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

学校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3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65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有教职工3800余人,在读本、硕、博学生42000余人。

(十五)东安湖体育公园

东安湖体育公园于2022年6月全面开放,包含“一场三馆”——4万座的综合运动场、1.8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5000座的游泳跳水馆和综合小球馆,也包括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大运会火炬塔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