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

1、镶金兽首玛瑙杯

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镶金兽首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迄今发现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2、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

文献记载,玄宗时,宫廷专门驯养了百余匹舞马,每到唐玄宗生日时,这些舞马就在兴庆宫勤政、花萼楼下给唐玄宗跳舞。舞马都披着非常漂亮的锦绣衣服,挂着璎珞,牵马的壮士也都着金挂玉。高潮时,舞马就会跃上三层高的板床,壮士们把床板和马一起举起来,舞马衔着酒杯给玄宗敬酒祝寿。舞马也随之喝了酒,醉了,“舞马衔杯醉如泥”这句唐诗说的就是当时的情景。以往我们只是依据文献记载展开联想,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上的舞马造型竟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充分证明舞马祝寿确有其事。

3、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宋代,国宝级文物。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构思奇特(站长猜测是为了解决不摔壶盖问题),设计巧夺天工。

4、客使图

唐代,国宝级文物。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绘于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着初唐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首一人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使节。最后一位应来自中国东北靺鞨族。这三位使者均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5、秦彩绘跪射俑

秦始皇陵出土,俑面、颈部均为黄绿色,具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

6、秦杜虎符

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战国晚期秦国兵符,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杜虎符属青铜质,虎形,昂首、塌腰、垂尾,作欲走势颈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凹槽。全符由左右两半合成,发现的仅左半符,身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符面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7、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

文献记载,杨贵妃被勒死后,唐玄宗非常想念。他从四川回来,专门命高力士一定把杨贵妃的尸体找到。高力士在马嵬坡发现了杨贵妃的尸体,他对唐玄宗说,尸体朽坏了,“唯香囊犹在”。过去我们不理解,香囊就是个丝织的香包,怎么还没有坏呢?我们现在知道,唐代的香囊实际上是金银制成的。其实,类似这种东西以前也出过。考古界将它们称之为“袖珍熏球”,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就有这么一件物品,物账上点明这叫香囊。香囊是唐贵夫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无论狩猎、出行、游玩,均随身携带,所过之处,香气袭人。这种香囊设计精巧,不论外部球体如何转动,中间的香盂总是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也不至于撒在外边。专家介绍说,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

8、鎏金银竹节熏炉

西汉,国宝级文物。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口外侧刻铭文一周135字。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中国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9、攻略: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门票预约,提前3天预约(当日不放票),每天10:00、11:00、18:00、19:00整点放票。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参观,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一定要抢30元的何家村票,抢不到的话,只能买300元的壁画馆门票(可看何家村)。

二、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开放时间:08:00-22:00,门票成人54元,单人自行车45元。

三、西安交通大学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 [3];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站长建议:领孩子出游的家长,建议住在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心或招待所,最好在孩子高考前,将中国的C9高校都走一遍。

四、大雁塔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存放经像、舍利而建造了大雁塔。

大雁塔四层塔室内就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即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由于古印度没有纸张,书写常以贝叶代之,玄奘沿着丝绸古道取回的657部真经均为贝叶经。据说现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非常罕见。

开放时间:09:00—17:00(每日),门票价格:25元/人。

大雁塔七层塔身,通高64.5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需要排队,可以登顶。

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它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

五;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经历无数风云故事,而最有名的即为“三离三合”。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此后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小雁塔因华县大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塔又裂”,“辛丑复合”。对于一座砖塔而言,经过数次地震开裂而不倒塌,反能自然复合,也确是一件奇事了。

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能工巧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叹服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六、秦始皇陵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传说因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因而得名。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000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在秦始皇陵东侧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载:“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七、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1974年0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攻略: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时间约5小时,需要自带午餐,鼓楼距离陕西历史博物馆不远,鼓楼有定时现场演奏,然后在鼓楼外面的回民街就餐。小雁塔(周二闭馆)。曲江池公园很美,免费,公园是院士设计的,有很多古董级的拴马柱,还有环湖塑胶跑道,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