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是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是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
一、黔灵山公园

黔灵山有弘福寺、猕猴园、麒麟洞、七星潭、圣泉、黔灵湖、白象泉等主要景点,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为特色,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黔灵山上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多种药材。
二、文昌阁

道教庙宇。在贵州省贵阳市东门月城上。据万历《贵州通志》,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有维修和扩建。该阁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两边设有配殿,前为联结配殿的斋房,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主楼高约20米,面阔11.47米,进深11.58米,为三层三檐、不等边九角攒尖顶,各层插拱较多,斗呈曲线,翘角不高,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绘,其建筑风格颇具地方特色。原为供奉文昌帝君之所,现是贵阳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文昌阁建筑独特风格:文昌阁底层呈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不等度数9个角。其中3个角为30度,6个角为45度。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数;二、三层的椤木,各为9根。二、三层的金柱都没有穿过楼板,它下面也没有相对应的柱子,这种做法使二层和底层减少了一圈柱网,增加了室内的使用空间,使上部的负荷均匀分散地向下传递,减少对底部的压力。这种特殊的柜架结构,还有利于缓冲水平方向的摇摆,增强了它的稳定性,所以在地震时不易倒塌。
三、甲秀楼

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
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