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葛镜桥

葛镜桥的三个桥孔联拱虚空,由南向北依次增大,主拱跨径25.62米,高9.61米;中拱跨径12.3米、高7.9米;小拱跨径6.26米,高5.02米。葛镜桥的桥墩由南往北依次降低,北面的桥墩镶贴于绝壁之中,而立于江中的桥墩筑于平常凸出水面的一块大礁石上。
起初葛镜两次建桥失败。第一次造桥在麻哈江上游,桥未成已塌。第二次在麻哈江下游造桥,桥虽已成,仍被山洪冲垮。但是葛镜并没有放弃造桥,作歌自誓“桥不成兮镜不死”,于是变卖家产,重新招募能工巧匠,选堪桥址,第三次造桥,这一次造桥他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垒基于渊,砌墩于焦,横空以索道运料,立木与悬梁架拱”,历经30年终于将桥建成,然而因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于桥成后次年含笑而逝,享年70岁。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内迁至福泉,桥梁专家茅以升经常带领学生来到这里上课,并亲自与学生应用现代力学原理对该桥进行测算,得出“抗压均无问题,10吨重型汽车也可安全通过”的结论,评价为“中国古代名桥之一”,且赞叹“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并收录于《中国桥梁技术史》专著之中。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
景区内以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奇特的樟江水景和繁盛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类珍稀品种动植物为特色,集奇特的山水自然风光与当地布依族、水族、瑶族等民族特色于一身,是贵州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三、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于2016年9月25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该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试调试工作;于2020年1月11日通过中国国家验收工作,正式开放运行。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建设了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射电望远镜,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类的视野,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
2024年4月6日零点,2024年度自由观测项目申请通道向全球开放,到5月15日24时截止。目前,已累计接收到来自15个国家的申请。
截至2024年4月17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其中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之一的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发现了650余颗脉冲星。900余颗脉冲星中至少包括120颗双星脉冲星、170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