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

江门市

一、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原名“鸟墩”,婆娑的榕叶笼罩着20多亩的河面,树高约15米,榕树枝干上长着气生根,着地后木质化,抽枝发叶,长成新枝干。新干上又长成新气生根,变成一片根枝错综的榕树丛。

小鸟天堂古巨榕为桑科榕属植物中的水榕,亚热带阳生常绿树种,小鸟天堂的鸟类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此外,还有大白鹭白鹡鸰鹊鸲乌鸫大山雀白头鹎红耳鹎暗绿绣眼鸟丝光椋鸟普通翠鸟白胸翡翠珠颈斑鸠等近40种。

景区传说:早在明朝,这里有一条村庄叫“天马村”,到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村里人口增多,食水不足,村民们便在村前挖了一条河,这条河叫“天马河”。河挖好以后,村里连续几年遭灾遭祸。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江西的风水先生,他对村民说:从银洲湖经金牛头流来的水是淌金流银的,但这条河流不合适,河流向东,人物两空,要保平安,过好日子,就要在河中心造一个“墩”挡水。村民按其指点,挖土运泥在河中垒起了一个“土墩”,土墩做好后,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树枝插在了土墩上。几年后,不知不觉这株榕树枝竟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并引来成千上万的鸟类栖息繁衍,最终形成了名闻天下的“雀墩”—“小鸟天堂”。

二、古劳水乡

元代以前,西江河段没有堤围,西江涨水时不但淹没古劳全境,还蔓延到玉桥、沙坪、越塘以至雅瑶部分地方。宋以后,迁入人口增多,需要开拓生存空间,百姓不断自发修筑堤坝,围垦荒滩,但是由于规模小、质量低,易冲毁。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古劳长年洪涝为患,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古劳龙溪人冯八秀遂与坡山人梁民益赴京师,向朝廷工部呈请修筑大水围(即今古劳围)。工部差员刘永旋来县督修,冯等参与,不遗余力发动乡民一齐修筑,终使原散于各处的简陋小堤加厚,延伸,衔接,并得以“合龙”,成就初期的“古劳围。”其工程之大之高之厚之利,为当时广东境内水利工程之最。

从此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古劳水乡,古劳人利用这多变的地形,把房屋建在土墩上,让河流在家门口流淌,形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纵贯了600多年的岁月,如今这条长达十多公里的西江大堤,历经风雨,依旧巍然屹立在西江边上,守护着这方水土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