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7000-9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贾湖骨笛是由鹤翅膀上的骨头截取两端的关节,经过严格的计算钻孔而成,目前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40多根,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七孔的骨笛。
贾湖遗址出土的七孔骨笛改写中国音乐史,甚至是世界音乐史。在此之前,很多人一致认为7阶音律起源于西方,与中国没有关系,而这根骨笛距今8500年,它很好的证实了七阶音律最早起源于中国。
2、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鼎最早是用来煮肉的,后来演变为权力的象征,很多带鼎的成语都与权力有关,比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鼎鼎大名、钟鸣鼎食等等。
杜岭方鼎的发现向世界证明了,3600多年前的郑州是商代中期的都城,郑州也因此被评为了八大古都之一。
3、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是妇好女将军的见证,它的整体是猫头鹰的形状,也就是商人说的鸮。商朝是一个崇拜鸟部落的民族,鸮能够在黑夜中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猎物,商人把它尊封为“战神鸟”。
妇好鸮尊是一件祭祀酒器,鸮的两爪和尾巴形成三足,上面布满各种纹路,在其后脑勺上刻画有一只鸟形图案,底部连接壶盖。
4、玉柄铁剑

玉柄铁剑,顾名思义,玉做的柄,铁做的剑,中间以绿松石衔接,整把剑包含了铁、铜、玉三中物质。
玉柄铁剑是中国第一把人工冶铁剑,在此剑没有发现之前,国内多认为铁剑是在战国时期才有,而这把剑出土于西周早期,把中国的人工冶铁史往前提了200多年,这把剑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铁剑”。
5、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一代霸主郑庄公的见证,整体造型纹饰繁荣、造型奇特,最上方是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下层是双层的莲花瓣,腹部有8条回首相望,缓缓往上爬行的龙形图案,下方有两条龙头、虎身的怪兽拖重。仙鹤、莲花、龙形图案使莲鹤方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器物之大,造型之美被郭沫若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6、四神云气图

四神云气图反应的是梁共王刘买死后乘龙登天的场景,整幅壁画采用朱砂、白云母等矿物质作为颜料,可以保证颜色不被腐蚀。壁画四周布满云气纹、灵芝、仙花等图案作为相框。
中央7米多长的就是青龙图案,在龙头鹿角的后方是朱雀,它口衔鹿角,身呈s形,尾巴下垂并且开出花朵。青龙与朱雀呈现出了一幅龙飞凤舞、共游天际的画面,就是乘龙登天的场景。
在龙的下方,有一白虎,它脚攀神树,想要够取上方的灵芝,似有攀龙附凤的想法。龙与鱼妇形成了生死交替、生命轮回的画面,有死而复生的含义。
整幅壁画位于墓室顶部,使用整体切割的方案,将整幅壁画取下,后又拼接起来呈现在大家面前。
四神云气图是目前全国出土年代、保存最完成的汉代大型壁画,它比敦煌早了六百多年,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7、武则天金简

整块金简3行63字,前6字讲述了它的主人和职务,紧接着又向我们解释了投放这块金简的目的,“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这是当年武则天石淙宴饮之后身患重病,公元700年7月7日派了小使臣胡超去嵩山峻极峰投放金简,目的就是祈求各路神仙,除去武曌罪名。
除罪,除的可能是身体的疾病,也有可能是武则天生前犯下的罪恶。
武则天的这块除罪金简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块皇帝金简,历朝历代都有金简,但目前出土的只有玉简、铜简、银简等,而金简目前发现的只有武则天的。
也有学者提出当年武则天可能投了三块金简,因为三官指的天地水三官,很有可能,一块金简投放山上,祈求天官,一块金简埋在地下,祈求地官,一块金简投放水中,祈求水官。
8、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窑烧制时间只有20年,但北宋已经把中国这种单一色彩的瓷器玩到了顶峰,对火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北宋的这种极简美、单一色彩美让后来的瓷匠们自愧不如。
9、云纹铜禁

所谓“禁”就是周人禁酒的案子,它放于庙堂之侧,起警告作用,告诉周朝子民,在非规定场合不得饮酒,同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
云纹铜禁采用古老的失蜡法制作而成,上方十二条龙做窥探状,下方十二条虎做足支撑,四周是镂空的祥云纹,由五层铜梗组成,祥云纹最早在楚国诞生,代表吉祥和高升。
攻略:提前3天预约门票,参观时间4小时,里面有餐厅热水。
9:00开门,人很多,建议从4楼参观,错开人群,院内有停车位,去早了不开门,当天预约上即可随时参观,不必局限于预约时间。
二、中岳庙
中岳庙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坐北向南,由高到低,占地达11万平方米,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中岳庙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

开放时间:全年06:30-18:00(最晚入园17:30),门票价格30元/人。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亲孙文势力樊钟秀夺得巩县、偃师,进围登封,以少林寺为司令部。冯玉祥部下石友三于3月15日纵火焚烧法堂,次日,又令军士焚烧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六祖堂、龙王殿、紧那罗殿、阎王殿、库房、禅堂,一大批珍贵文物及5480卷藏经化为灰烬。
门票价格:80元/人次。开放时间:08:00-16:30开放(16:30停止入园)。
2、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有地宫。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书册崖:

书册崖的形成源于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距今约18亿年前后。书册崖全长约3000米,是一处雄奇险峻的地质景观。白色岩石一块块笔直耸立,像一本本巨厚的书册立于天地间,也因此得名“书册崖”。
整个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分为3个小景区——少林景区、嵩阳景区和中岳景区。少林景区通票100元/人(三皇寨30元/人,少林寺70元/人,有学生票),可以单买,少室山就在此,这个景区文化背景是“释(佛教)”;嵩阳景区通票80元/人(包括嵩阳书30元/人院、太室山50元/人,有学生票),太室山在此,这个景区的文化背景是“儒”;中岳景区主要景点有中岳庙、观星台、芦崖瀑布等,这个景区的文化背景是“道”。